我们为什么要关心「 城市」
👆本号引起极度舒适,建议星标一下
作者丨三声
朋友们好。
或许您已经注意到,「消费新声」这个公号,名字变成了「城市OurCity」。这是更名后的第一次推送,我们和大家解释下,这个变化背后的考虑。
很多朋友知道,「消费新声」是三声团队在运营。自从2018年6月1日「消费新声」成立,经过一年多的摸索,我们在消费领域有了一定积累和突破,相关小团队的分工和感觉逐渐成型,也做了一些不错的选题。
在去年12月我们主办的“第四届中国新文娱 新消费年度峰会”上,我们的消费内容实现了完整的一整天议程。这是团队努力工作的结果,相信也是行业对我们在消费领域的认识和能力的肯定。
我们相信我们还能继续往前走,包括新零售、社区电商、设计、服装制造、潮流消费、新品牌、新农业、城市更新、生活方式等等,我们的认知基础和打法体系也都很有潜力。
但我们也逐渐发现,如果按照不同公众号划分,原创消费内容无论从绝对数量、栏目化还是识别度,以及团队的工作清晰度,都受到一些影响。尤其我们始终认为,内容和消费会越来越密不可分,彼此渗透和融合。这令我们过去一段时间,在消费内容的工作和发布渠道上,经常处于纠结当中。
我们一直反复讨论,下一步怎么走。
过去一个月,围绕疫情,我们展开了一系列工作。我们感受到了一些变化,也接触了一些武汉人、湖北人、中国人和前方的故事。
我们也有机会和时间,沉下心来读一些书,研究优秀媒体的选题思路。
以及,我们一直心心念要在北京以外建立记者站的计划,也首先在上海落了地。
这都给了我们很多工作上的启发。
在我们的选题逻辑里,一直有“地理”这个版块。从2016年三声成立开始,我们做了几十个“地理”类的报道。有时候大到一个地区、一座城市,有时候小到一条街道、一栋建筑。选题气质有的沉重、有的轻松,很多同事都非常喜欢操作这样的选题。
这些选题背后的关注点,第一层当然是地方经济和商业,有时候也表现出在那里的一些人、一些事。我们重视每一个地方体现出的独特气质和普遍精神,以及藉此看到更宏观的层面,理解更具体的人。
我们决定把「消费新声」作为一个公众号进行转型,也想把上述的地理类选题和团队自己的兴趣爱好、个人经历、知识结构做结合与升级,跳出商业报道的局限,以“城市”为基础视角,关注文化、消费、娱乐、技术落地。
这就是「城市OurCity」的由来。
我们对消费领域的关注不会减少,所有相关报道,会合并到「三声」(微信公众号ID:tosansheng)发布。这样,我们的内容,会包括以下三个方面:
「三声」(微信公众号ID:tosansheng),聚焦“新文娱、新消费、新青年”,提供一手的深度商业报道和解读。
「新商业情报NBT」(微信公众号ID:newbusinesstrend),第一时间报道创新公司、产品动态、技术变革和资本动向。
「城市OurCity」(微信公众号ID:varicity),关心每一位普通中国人的生活革命。
再多说一些对「城市OurCity」的设想。
肯定要关注人。中国无数小角落里的那些普通人,他们的生活同样惊心动魄,那些不甘于平庸的人也在进行自己的生活变革,这都反映了不同城市的生活状态、公民状态、公共状态。
也就是说,我们这个以关注商业进程为基础的年轻人的内容团队,在继续学习好商业报道之外,所有人想一起努力尝试做一份“城市特刊”。
卡尔维诺在《看不见的城市》里写道,“对于一座城市,你所喜欢的不在于七个或者七十个奇景,而在于她对你提的问题所给予的答复,或者在于她能提出迫使你回答的问题。”
这也是我们想提出和被提问的问题。对内,这项工作不仅能促进我们扩大见识和好奇心,也能让我们学习掌握更多的表达方法。对外,这是中国商业媒体的优良传统,我们需要继承,有一些媒体之前做过类似的工作,他们做的很好,激励我们也要做好。
这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,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,我们现在也回答不了所有的困惑。困惑都是在行动中解决。
我们决定把这件事作为今年的一个工作目标,我们想努力做得好一点。
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有价值的内容,也希望大家帮助我们。
谢谢大家。
*以下是我们在过去一个月采写的六篇关于武汉人的文章,以此作为「城市OurCity」的开始。
©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
【爆料或寻求报道】加微信号:sanshengss333
【商务合作】加微信号:sansheng_kefu